得獎推薦
精選推薦
華視新聞雜誌2025年
隨選隨看


《華視新聞雜誌》 主持人



《華視新聞雜誌》 見證台灣社會更迭
1981年開播的《華視新聞雜誌》,已播出近40多年,是台灣電視史上歷史最悠久的新聞雜誌節目。
台灣社會多元多變,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社會現象及趨勢,
《華視新聞雜誌》秉持著深度報導的精神,透過新聞採訪小組開會、記者深入採訪觀察,
為觀眾解讀這些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變化,
抓住變動的趨勢,提供觀眾從不同面向的思考角度,敬請鎖定。
2025 | 首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婉婷、張書堯、游凱茹、柯冠丞、劉十賢、林洧旭)以「老有所居」系列,榮獲「第五屆銀響力新聞獎」電視及網路影音類-單篇專題報導獎首獎。 |
2024 | 首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徐敏娟、張書堯、盧松佑、徐森城、梅志銓)以「惡火啟示錄」專題,榮獲「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」電視及網路影音類-即時新聞獎首獎。 |
2024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李婉婷、陳沿佐、徐森城、張書堯、梅志銓)以「921地震24週年」系列報導 ( 我們都很好、桃米重生記),榮獲「113年第28屆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。 |
2024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盧松佑、林乃絹)以「滅絕倒數 搶救非洲企鵝」專題,榮獲「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專業組影音類(短)人氣獎。 |
2023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李婉婷、陳沿佐、張書堯、盧松佑、徐森城、梅志銓、林姵誼、林仙怡、Siku Yaway、徐敏娟、邱勇賓)以「華視新聞雜誌」(代表人:陳汎瑜),榮獲「第22屆 卓越新聞獎」電視類新聞節目獎。 |
2023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李婉婷、徐森城、陳沿佐、梅志銓、盧松佑、林姵誼、吳柏睿、游立爾、葉郁甫、邱勇賓、蘇韋宣)以「為家鄉做一件事」系列,榮獲「2023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榮獲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23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婉婷、徐森城)以「歌聲點亮台灣 馬彼得和他的孩子們」專題,榮獲「112年社會光明面新聞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。 |
2023 | 優選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梅志銓、盧松佑、SikuYaway)以「老幼共學 行不行?」系列,榮獲「第三屆銀響力新聞獎」電視及網路影音類-系列專題報導獎優選。 |
2023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徐敏娟、張書堯)以「討海人 冤獄平反之後」專題,榮獲「第八屆平冤新聞獎」影音組-深度報導佳作。 |
2023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盧松佑)以「玉山醫療隊《3952行醫路》」專題,榮獲「112年臺灣醫療報導奬」電視廣播類佳作。 |
2022 | 優等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陳沿佐、徐森城、李婉婷、李宇承、李宜庭、張書堯)以「消失的國土」專題,榮獲「第六屆華文永續報導獎」電視類長專題優等。 |
2022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徐敏娟、林際翔)以「等待翻轉x王信福」專題,榮獲「第七屆平冤新聞獎」影音組-深度報導特優。 |
2022 | 優選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文楷誠)以「大齡員工 翻轉職場競爭力」專題,榮獲「第二屆銀響力新聞獎」電視及網路影音類-專題報導獎優選。 |
2022 | 優勝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梅志銓)以「大學生吃什麼?」專題,榮獲「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」電視類即時新聞報導獎優勝。 |
2022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鄭至惟、張書堯)以「蛋荒 你不知道的真相」專題,榮獲「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」電視類深度報導獎佳作。 |
2022 | 優勝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李宇承、張書堯)以「為罕病找解答 肌萎醫師陳燕麟」專題,榮獲「111年臺灣醫療報導奬」電視廣播類優勝。 |
2021 | 優等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走出高牆 上學了」專題,榮獲「2021年第五屆華文永續報導獎」電視類長專題優等。 |
2021 | 優等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庶民發電 能源轉型」專題,榮獲「2021年第五屆華文永續報導獎」電視類短專題優等。 |
2021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技藝傳承 消失的記憶」系列報導,榮獲「2021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21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沿佐、盧松佑、文楷誠)以「看不見的廚房」專題,榮獲「2021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」電視類深度報導獎特優。 |
2021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小兔子的奇幻旅程」專題,榮獲「110年臺灣醫療報導奬」電視廣播類佳作。 |
2021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小兔子的奇幻旅程」專題,榮獲「2021年公益新聞金輪獎」電視媒體報導獎。 |
2020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于凡、羅哲超、林彥汝、文楷誠、李宜庭、李宇承、陳璽鈞、張書堯)以「勇敢的寶貝 兒童人權日」專題,榮獲「2020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」特優。 |
2020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連昭慈、張書堯)以「玉里的法國爸爸劉一峰」專題,榮獲「109年社會光明面新聞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特優。 |
2020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張書堯、于凡、羅哲超、李宜庭、李宇承)以「協力創生 小城的逆襲」專題,榮獲「2020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榮獲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20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于凡、施幼偉、陳璽鈞、文楷誠、張書堯、林彥汝、李宇承、李宜庭、羅哲超)以「振興觀光 然後呢」專題,榮獲「2020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」電視類深度報導獎佳作。 |
2020 | 優勝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文楷誠、羅哲超)以「疫戰 穿梭十七年」專題,榮獲「109年臺灣醫療報導奬」電視廣播類優勝。 |
2020 | 優等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羅哲超)以「身在蝠中不知福?」專題,榮獲「第四屆華文永續報導獎」電視類短專題優等。 |
2020 | 優等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李宇承)以「舊衣變提袋 循環永續新概念」專題,榮獲「第四屆華文永續報導獎」電視類短專題優等。 |
2020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林彥汝、文楷誠、陳璽鈞、張書堯、李宜庭、李宇承、于凡、羅哲超)以「失衡台灣 看見鴻溝」專題,榮獲「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」電視類公共服務報導獎。 |
2019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施幼偉)以「為家鄉設計、腳下最美的風景」專題,榮獲「2019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19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張書銘)以「當測謊會說謊」專題,榮獲「第四屆平冤新聞獎」電視類佳作。 |
2019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陳汎瑜、李宇承)以「謝志宏的6834天」專題,榮獲「第四屆平冤新聞獎」電視類特優。 |
2019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楊依嘉、戴榮賢、李宜庭、李宇承、陳璽鈞、張書堯、施幼偉)以「披荊斬棘-家鄉的創生與重生」專題,榮獲「2019年現代財經新聞獎」電視類佳作。 |
2018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李宜庭、陳汎瑜、李宇承)以「含冤31年、無罪罪人蘇炳坤」專題,榮獲「第三屆平冤新聞獎」電視類特優。 |
2018 | 優勝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璽鈞、文楷誠、羅哲超)以「疫戰 穿梭十七年」專題,榮獲「109年臺灣醫療報導奬」電視廣播類優勝。 |
2018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蘇瑋婷、張書堯、張書銘)以「文創西進、台灣經驗到北京」專題,榮獲「2018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17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連昭慈、張書堯)以「花壇小鎮的茉莉花革命」專題,榮獲「2017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榮獲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17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連昭慈、張書堯)以「你不能置身事外的偽藥風暴」專題,榮獲「2017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」電視類深度報導獎特優。 |
2016 | 特優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陳汎瑜、蕭凱堯)以「等待無罪判決 后豐案盼平反」專題,榮獲「第一屆平冤新聞獎」電視類特優。 |
2016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蘇瑋婷、張書堯)以「少輔院生的春天」專題,榮獲「105社會光明面新聞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16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蘇瑋婷、張書堯)以「阿公阿嬤搞文創」專題,榮獲「2016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
2016 | 優良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連昭慈、李宇承)以「不能沒有你 搶救小鎮醫院」專題,榮獲「2016年度台灣醫療優質形象報導獎」電視廣播類優良。 |
2015 | 佳作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蘇瑋婷、黃翊真)以「大山女孩上學路」專題,榮獲「2015年兩岸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。 |
2015 | 得獎 | 《華視新聞雜誌》(蘇瑋婷、李宇承)以「義築農村」專題,榮獲「2015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電視新聞報導獎。 |